說起海南三亞我們往往會想到椰風海韻、天涯海角、亞龍灣等等綺麗風景……在歷史上,大文豪蘇軾也曾到過海南,并通過他身體力行對藥物的研究為百姓開方治病,對海南的醫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時過境遷,如今的海南作為全國16個首批醫保信息化建設試點的重點省份之一,也在努力加快區域性醫療聯合體的建設,但不變的是當年蘇軾懷揣的開拓新領域,引入新技術去造福一方百姓的精神。
不僅在海南,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入,全國范圍內也在加快醫改政策落地,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和發展的步伐,而區檢中心的建立是醫聯體落地的重要切入點之一,旨在形成合理的就醫布局。2021年4月23日,由上海潤達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 “共話區檢”全國巡回高峰論壇2021年的第1站選擇在海南這塊醫改先鋒試驗田,其中所意涵的期待不言而喻。本次大會主題為“區檢建設,更上一層”,潤達希望通過與全國區檢中心建設中的先進代表分享與交流成功經驗,同各地醫院機構一道探索更深層次的區檢全方面運營與發展。
開幕致辭
原海南省醫學會檢驗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海南省衛生廳臨床檢驗中心主任 符生苗
發言節選:感謝潤達將醫改引申出的的區檢中心建設話題帶到海南三亞來。區域檢驗中心有別于第三方獨立醫學實驗室,在具體建設過程中存在地域性、區域性、差異性的特性。區檢中心在我國的發展態勢是起步晚,步伐快,后勁足。關于區域檢驗中心如何落地,大家的目標和方向都是一致的。海南全省人口不足1000萬,需要因地制宜的落實工作,在過程中汲取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期待此次峰會對海南省人民醫院將來的學科發展和臨床檢驗服務起到積極作用。
上海潤達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王穎
發言節選:潤達在近三年的時間在全國各地城市舉辦了10多站的高峰論壇,取得了積極的反響。潤達有為全國將近40多家醫院建設了區域檢驗中心的成功經驗,我們將會繼續建設,繼續探索,把好的商業模式傳播放大。
在此特別祝賀以樊綺詩教授為課題負責人的專家團,獲得了國家衛健委關于《區域醫學檢驗中心建設運營標準制定可行性研究》課題的結題認可并頒發結題證書。課題中涉及的區域檢驗中心的行業標準,我們希望能夠將之更深入、更廣泛的應用。
主持嘉賓(上半場)
原上海交大醫學院檢驗系主任/原瑞金醫院檢驗科主任 樊綺詩
專家演講
演講課題:檢驗醫學新業態-區域醫學檢驗中心模式探索
演講人:西京醫院全軍臨床檢驗醫學研究所所長 郝曉柯
發言節選:我國區檢中心建設PPP模式(公共-私營-合作機制)以西安區域檢測中心為代表可以稱其為西安模式。西安模式的特征是通過政府立項,引入社會資本與運營團隊,與之形成長期合作。依托15個三級醫院作為二級中心實驗室,管轄450個社區和鄉鎮衛生院作為網點實驗室或者三級實驗室。目的是將區域內的醫學檢測項目增至3000項以上來覆蓋西安市的13個區縣,提高區域內的整體醫療診療的水平。通過建立統一的檢測和質量體系,達到資源共享,結果互認。
主持嘉賓總結:區檢中心建設的成功標志是標本資源共享,檢驗結果互認
演講課題:區檢中心的建設·運營·管理
演講人:常熟市醫學檢驗所籌建負責人/首任所長 熊懷民
發言節選:常熟市衛生局早在2009年便開始探索“醫學檢驗城鄉資源一體化”的全新管理模式。區檢中心建設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幾大問題,一是建立完善的質量體系;二是重點人才隊伍的培養;三是完善學科配置(精準醫療);四是擴展服務范圍(大數據庫,智慧醫療);五是堅持區域檢測中心的公益性,向更高層次發展。
總結:區檢中心建設過程中的5個核心關注點
演講課題:智慧實驗室建設的實踐與未來展望
演講人: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副院長/醫學檢驗中心主任張秀明
發言節選:區檢中心建設離不開實驗室信息化,實驗室信息化建設離不開“互聯網+醫療”。通過互聯網搭建信息化平臺,以智能化設備做基礎,這樣才能構成一個智慧實驗室的基本框架。沒有信息化就沒有自動化,更沒有智慧實驗室?;贗SO15189的實驗室信息化建設同時也是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對ISO的質量體系的建設和維護提供了系統化的平臺。智慧實驗室建設首先集合以上要素,智慧實驗室才具有一個初步的模型。
總結:通過第三方協助打造智慧實驗室提升了區檢中心能力的評估標準
主持嘉賓(下半場)
新鄭市公立人民醫院副院長 王忠振
演講課題:臨床免疫檢測的質量控制
演講人:原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實驗診斷科主任 仲人前
發言節選:臨床免疫學和免疫檢驗具有的學術影響大、涉及領域多、應用范圍廣、相關技術多和經濟效益大的特點。大約有68%的檢驗差錯發生在分析前,也就是說2/3的錯誤發生在檢驗科實施樣本分析前,這就對整個質控管理流程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標本的采集、運輸和接收都需要制定嚴格標準并切實執行。
總結:開展臨床免疫檢驗項目提升醫學實驗室核心競爭力
演講課題:
演講人:武漢協和醫院金銀湖院區副院長 郭科
發言節選:區檢中心建設必須是差異化的,不能全國一盤棋,不能全國一個標準。中部地區的建設需要整合多方資源,結合自身經驗我認為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與潤達醫療達成戰略合作是一種安全、可控、高效的建設路徑,能夠避免很多短板和政策性風險。后疫情時代的區檢中心要發展,一是要資源整合;二是標準化;三是政府政策支持,在引入專業化的服務后對解決以上問題的幫助,效果是顯著的。
總結:區檢中心建設要因地制宜,購買第三方服務更適合縣域醫院
演講課題:潁上縣區域醫學檢驗中心的發展與運營
演講人:安徽省潁上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 沈小雷
發言節選:潁上縣醫學檢驗中心的成功建立將在醫共體范圍內構建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完善的醫療服務體系,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同時,能使轄區內更多的患者選擇在家門口看病,促進基層患者外轉率明顯減小,縣域內就診率有效提高。新冠疫情爆發后,2020年3月份解除封城后標本量翻倍提升,說明區檢工作有效解決了基層醫院檢測能力不足的問題,讓普通百姓在基層醫院也能得到良好的診治。
總結:政策面的支持對區檢中心建設起關鍵作用
演講課題:潤小醫·助力基層醫生 守護全民健康
演講人:上海潤達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醫學經理 宋趙男
發言節選:通過“互聯網+醫療”賦能基層醫療隊伍,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通過新建互聯網社群提高授業效率和范圍,以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為更多、更廣的一線檢測人員提供以臨床路徑為核心的基層培訓方案。從去年8月至今已累計舉辦7場,參與衛生院16家,參與人數310人,是提升基層一線醫生醫療服務能力的成功實操經驗。
總結:區檢中心建設要穩步推進,提升基層醫生醫療服務能力是前提
高峰論壇
Q&A
Q: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各地市都建設了城市核酸檢測基地,這些基地配備的設備在疫情過后應該如何合理利用?
A:(張秀明)最近廣東省新冠防控指揮及深圳市新冠防控指揮部接連下發通知,繼續嚴格要求二級以上醫院開展核酸檢測。(疫情防控常態化)從長期來看,羅湖口岸地理位置優,通過把常規檢測納入實驗室,在后疫情時代為香港居民、為入境人員提供醫療服務。(結合區位優勢)同時與其他機構探討分子診斷中相對高新的項目,拓展分子診斷、分子遺傳、分子感染、分子腫瘤、藥物等市場。(結合技術優勢)
A:(郭科)政府規定p3實驗室和p2實驗室一個縣域要具備兩個,一是縣級人民醫院至少有一個,二是疾控中心必須要有一個作為戰略儲備。(政策要求)PCR是一種檢測手段,并不只針對新冠病毒,結合后期業務和項目的拓展是能夠充分利用的。(業務拓展)
A:(王穎)潤達在19年幫助全國客戶建立了十余個PCR實驗室,大部分集中在縣域。隨著疫情的發展,雖然核酸檢測量開始下降,但PCR可開展的項目很多,潤達也會導入更多新項目,幫助檢驗科找到符合自身發展的拓展方向。(技術升級)
Q:區域檢驗中心中的高端項目有可能標本量特別少,這個問題怎么解決?
A:(熊懷民)區域檢測中心集中了區域內大部分醫院的醫療資源,首先要擴大檢測范圍。但依舊有一部分的標本量稀少,原因一是醫生沒有開展新項目的意識,二是開展項目的前期投入大,這個時候尋找合適的第三方獨立實驗室是合理的。(擴大業務范圍)
A:(張秀明)選擇符合要求的民營第三方獨立實驗室,規定送檢標本量也是解決數量問題的方式之一,前提是我們將區檢中心的平臺搭建起來,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合作商篩選)
A:(王穎)潤達在幫助客戶建設區檢中心時,會建議縣域檢測項目達到400-600項,地級市達到600-800項,省級達到1000多項,以此為標準能覆蓋區域范圍內的所有檢測項目。(明確定位)
Q:張院長,您講智能化實驗室是未來發展的目標,您采用的哪些智能化小程序是自己開發的嗎?在ISO15189評審中主要起什么關鍵作用?
A:(張秀明)程序開發是通過招投標方式讓中標的第三方軟件公司為我們提供服務。標準化智慧實驗室管理軟件對于想要通過ISO15189的實驗室來說是一款學習工具,學習條款的解讀,按照15189要求建立體系與運行。對于籌備通過ISO15189的實驗室,作為一款管理工具,利用內審功能對體系進行審核,準備各要素所需材料。
結語:
要成功建立區域醫學檢驗中心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需要汲取他人醫改的成功經驗,需要建立上下聯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運行機制,才能平穩推進區檢中心的建設與發展,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